SJ/T 11852-2022 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解读

时间:2025-11-17

服务机器人在工业、医疗、家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,动力源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性能表现成为保障机器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。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、长寿命和良好的充放电性能,成为服务机器人主要的动力来源。为规范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设计、制造及检测,促进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,国家标准SJ/T 11852-2022《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》应运而生。本文将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介绍,帮助相关研发和制造人员深入理解和应用规范要求。

一、标准概述

SJ/T 11852-2022是针对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制定的技术规范,涵盖了产品的基本术语、技术参数、性能指标、安全要求、测试方法及标识包装等方面。该标准立足于服务机器人特点,结合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特性,提出了明确的设计和检测要求,旨在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,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二、适用范围

本标准适用于服务机器人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,包括圆柱形、方形及软包等不同结构形式的电池单体和组合电池组。标准内容涵盖电池的设计制造、性能测试、安全防护及质量控制等环节,适用于新产品开发及现有产品的质量提升。

三、主要内容解析

  1. 术语和定义

标准首先明确了服务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相关的专业术语,如额定容量、充放电效率、内阻、自放电率、循环寿命等,为后续技术要求提供统一的语言基础。

  1. 技术指标要求

(1)电气性能

标准规定了电池及电池组的额定容量、额定电压、内阻、充放电效率等关键指标。电池容量应符合标称值,内阻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动力输出稳定。

(2)充放电性能

明确了充电终止电压、放电截止电压、最大充放电电流等参数,确保电池组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运行,防止过充过放导致性能衰减或安全隐患。

(3)循环寿命

针对服务机器人长时间运行的需求,标准规定了最低循环次数及容量保持率,保证电池组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。

  1. 安全性能要求

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是标准的重点内容。要求电池及电池组具备防短路、防过充、防过放、防过流和过温保护功能。标准对电池的热失控、防爆性能进行了测试规范,确保在异常工况下,电池能够有效阻止事故扩大,保障机器人及使用环境安全。

  1. 机械性能要求

服务机器人应用环境复杂,电池需具备良好的抗振动、抗冲击和机械强度。标准规定了相关机械性能测试方法,确保电池组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结构破坏和性能下降。

  1. 环境适应性

标准要求电池及电池组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条件,包括高低温、湿热、盐雾等测试,确保电池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,满足机器人多样化应用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