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100℃电池指的是可在极端低温约-100℃,环境下仍能工作或保持部分性能的特种电池
-100℃电池”指的是可在极端低温(约-100℃)环境下仍能工作或保持部分性能的特种电池,这类电池通常用于深空探测、极地科学考察、高空气球、外太空卫星、深冷军事装备等极端环境。
一、-100℃电池的分类
1. 特种锂一次电池(不可充电)
这是目前能在 -100℃ 下可靠工作的主力类型。
代表体系:
-
Li–SOCl₂(锂-亚硫酰氯)电池
-
工作温度范围:-80℃ ~ +150℃
-
优化型(NASA / Saft / Tadiran 定制版)可到 -100℃
-
能量密度:400~700 Wh/kg
-
典型型号:Tadiran TL-5930、Saft LS33600等
-
优势:极高能量密度,低自放电率(<1%/年)
-
缺点:不可充电、放电电流受温度限制
-
Li–SO₂(锂-二氧化硫)电池
-
温度范围:-80℃ ~ +60℃
-
军用型号常用于极寒通信设备
-
优点:低温放电性能优于SOCl₂体系
-
缺点:能量密度略低、安全性需防气体泄漏
2. 特种锂二次电池(可充电)
低温充放电非常困难,目前通过材料改性与电解液优化能实现 -60℃~-80℃运行,-100℃仍属实验室级技术。
代表体系:
-
改性锂金属电池(固态或半固态)
-
电解质:氟化溶剂或固态离子导体
-
实验室成果(NASA、MIT、清华、国防科大等)已能在 -100℃ 实现有限放电
-
理论能量密度:>400 Wh/kg
-
缺点:商业化极少,循环寿命有限
-
低温磷酸铁锂体系(LFP -100℃)
-
常规LFP只能到 -40℃左右
-
通过添加超低温电解液(如丁酸乙酯+低温添加剂)、石墨改性负极可降至 -60℃~-70℃
-
-100℃下需加热系统辅助(内部加热膜或自发热BMS)
二、关键技术手段
| 技术方向 | 作用 | 示例 |
|---|---|---|
| 电解液低凝点设计 | 保证离子迁移 | 采用酯类/醚类溶剂混配,添加DFE、FEC、LiDFOB |
| 纳米结构电极 | 减少界面阻抗 | 石墨烯、CNT、纳米Si负极 |
| 固态电解质 | 避免溶剂凝固 | LiPON、LLZO等 |
| 自发热系统 | 启动前快速升温 | 通过BMS脉冲或内阻加热 |
| 绝热封装 | 降低热流损失 | 多层气凝胶+真空隔热结构 |
三、典型应用领域
| 应用方向 | 工作温度 | 电池体系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深空探测器(NASA Mars / Europa) | -120℃ | Li-SOCl₂一次电池 | 多并联结构 |
| 高空气球 / 平流层设备 | -80~-100℃ | Li-SOCl₂ / Li-SO₂ | 配保温系统 |
| 北极/南极传感器 | -70~-100℃ | Li-SOCl₂ | 带自热模块 |
| 军用极寒设备 | -60~-100℃ | Li-SO₂ / 定制锂金属二次电池 | 战术设备 |
四、国产研发进展(2024~2025)
-
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/ 清华大学:研制出-100℃仍能放电30%以上容量的高氟电解质固态锂电池。
-
国防科技大学 / 航天五院:在探空与低温电源项目中应用Li–SOCl₂体系,并开发智能加热+绝热电池包方案,可在-100℃外部温度维持电芯温度>-40℃。
-
**部分军工企业(如航天时代电源、比亚迪特种电源事业部)**正在开发适用于极寒无人装备的“自加热锂电系统”。
总结建议
| 应用目标 | 推荐电池类型 | 是否商业可得 |
|---|---|---|
| 长期低温待机(传感器/探测器) | Li–SOCl₂一次电池 | 可采购 |
| 短期可充放循环(实验用途) | 低温固态锂金属电池 | 实验级 |
| -100℃环境运行设备(持续供电) | Li–SOCl₂ + 绝热+自热系统组合 | 工程化方案可实现 |
东莞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137 5142 6524(高燕)
susiegao@power-ing.com
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兴辉源高新产业园



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7491号